未愈疯牛症

随笔 法律

这些年的光棍节+我乱七八糟的恋爱观

  本来以为今天自己会有很大的感触,毕竟最近3年,我都和这个节日无关。而今年终于落入光棍节的管辖了。可是最近忙得喘不过气来,连日子都记得不是很清楚,就记着星期几是deadline要交功课,直到被特定的人提早祝福“节日快乐”,才感觉有点刺激。

  这个日子到来之前,我暗暗发誓,刚刚失恋,绝对不能在第一个光棍节就在各种社交网站长吁短叹,感觉这样很没有颜面,还不如低调了事。又觉得庆幸自己终于不在乎“节日”这回事了,脱离了恋爱中的人常犯的幼稚病(重视各种节日纪念日,比如,以前自己的连端午节都会希望对方和我吃饭过节,再如社会上夸张的一年12个月,月月都有情人节)。

  可是到了正日,也就是今天。当社交网络铺天盖地得宣传,当不提其实只是证明另一种逃避,同样证明自己的在乎的时候,才发现,我对光棍节不是一点感触都没有的,甚至是延伸到对其他节日的感触。尤其是看到一个同学的签名:“每年都以为今年是我过的最后一个光棍节。”我突然一惊,如果我还留恋过去,会不会从今年开始,我就要展开年年过节的旅程。继而引发的第一个感想是,从此节日就要成为我的一个坎吗?年年难过年年过?

  可幸得是今天居然过得颇有新意。小伙伴们相约以光棍节为感想撰文。最近刚重看《红楼》,觉得这样还蛮像里面结诗社的。鉴于其中一个朋友写得实在太好,所以我也对这篇乱发感叹的文字也就没有热度的期待了。

  第一年对光棍节有意识,大学一年级,那天是和室友聚餐。当时一共6人,只有1个人是谈恋爱的。宿舍不可谓不和睦,大家都是地位平等的光棍女,席间谈到无非是少女的畅想,尽快脱光。

  刚上大学,脱离了以前教育对“早恋” 的精神负担,所以总对恋爱充满憧憬。我记得当时我和朋友提到,我发现在北京读大学,很多人都有亲戚朋友在北京,而我只有孤伶伶一个人,于是那年生日他们写了一个字条给我,祝我“早日找到北京亲戚”,当时真的十分感动,真的是无法用文字描述的。而这么幸运,到了大学第二年,我就不需要过“光棍节”了。宿舍也一半以上的人谈起恋爱,到了这天,大家自觉不提这事,仅仅过了一年,就好像去年很遥远一样。

  只可惜我的恋爱有些戏剧化,可以用“分手合约”去形容,他从一开始就讲出毕业就分开的态度,而我总是得过且过地觉得毕业那一天很遥远。第三年的光棍节,貌似是和他一起看了《失恋三十三天》,我完全没有什么怕晦气的想法,还是挽着手,说着笑看的。当时,有的室友又回归单身,有的室友第N次脱离单身,大概单身的室友组成了团体也去看了电影,而恋爱中的我有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。

  第四年,他去了遥远的地方,我们很远距离地恋爱,我却依然过得很不光棍。都有两个小时时差地异地了,我还是能像对方就在旁边一样地又哭又笑,一样地太以一个人为中心生活。

  本来今年,我真的对今天没有什么感觉的,但是,他竟然给你发一条祝你节日快乐的短信,就很另当别论了。千万人重复光棍节这件事我都没有感觉,而只有一个人谈到让我感伤而已。正如朋友提到的,“大学的恋爱是最接近信仰的一件事,把自己所有的价值都投射到一个人身上”。

   小时候看《红楼》,我会觉得很奇怪,两个喜欢的人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就是,为什么黛玉要这么哭哭啼啼,宝玉要这么无所适从。回想自己恋爱中的状态,我就感觉好似曾相识啊,女生(不应该一杆子打倒所有人,就我自己吧)总是要各种猜度,对方又总是各种神经大条。其实《红楼》中一处提到黛玉的想法,她与宝玉生气,是因为她提到“金玉良缘”的时候,宝玉总是很大反应,她觉得如果他心里没有这个想法,不当这是一回事的,就不会有反应,所以她就认定宝玉还是有和宝钗一起的想法,于是心里就忧郁了。我当时就想,这不搞笑么,就算宝玉毫无反应,黛玉肯定又觉得宝玉逃避谈论,又或者觉得宝玉装,或者又有什么别的理论,总之,她总是会忧郁的。以旁观者的角度总是理性的,但是当我自己沉浸在恋爱中,完全少不了黛玉式的猜度,自虐,无法取悦的忧郁。有过恋爱的经验,再读《红楼》,发觉情景很是贴切。

  一样事物,如果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,自然可以很客观理性。但是说到恋爱,我自己也是一度地讨厌麻烦的女生,觉得自己肯定不会落入俗套。最后,还是毫不意外地落入俗套。

  本来是想趁着光棍节,把这篇感想写成个征友贴。但这么诚恳的剖白,完全暴露了自己是个麻烦的人,肯定会吓跑潜在的不让我明年再过光棍节的对象的。。我只好,坑队友——其实大部分女生在建立了恋爱关系之后,都会变得很麻烦。所以就像那个著名的段子,男生挑选的时候,就挑好看的好了。至于性格,大概恋爱后都会变成一种性格。

 

评论 ( 3 )
热度 ( 7 )

© 未愈疯牛症 | Powered by LOFTER